在工业装配领域,螺栓连接因其可靠性和可拆卸性而被广泛应用。然而,许多工程师在现场常常会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螺栓的拆卸扭矩竟然比当初的拧紧扭矩还要大! 这究竟是何故?是螺栓“赖着不走”,还是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科学原理?
在理想状态下,按照标准的扭矩规范,一颗螺栓的拧紧与拆卸,似乎应该是对等的两个过程。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那到底是为什么会造成拆卸扭矩高于拧紧扭矩的呢?
拧紧扭矩属于动态扭矩,受动摩擦系数的影响。然而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众多,首先工件表面的粗糙度直接影响了接触面的摩擦阻力,电镀、磷化和涂层,相对于做过这些表面处理的螺栓,摩擦系数都会有变化,同时温湿度也不可忽视,其变化会对表面处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螺纹精度不足和重复拧紧引起的螺纹磨损也都会导致摩擦系数变化。而松卸扭矩属于静态扭矩,受静摩擦系数的影响,静摩擦系数通常大于动摩擦系数,且时间长了螺纹表面会因锈蚀变得更粗糙,摩擦阻力也随之变大,甚至螺纹接触面还会产生氢脆裂纹,松卸时这些裂纹相互啮合,导致松卸扭矩激增,远超预紧力衰减的影响。
拧紧与松卸,看似是同一螺纹的“正反转”,实则跨越了动摩擦与静摩擦、新鲜表面与时间损伤、弹性变形与氢脆裂纹的复杂边界。
丹尼克尔的智能电批矩输出精确且稳定;拧紧过程中,可对斜率/扭矩/角度/步骤等数据进行记录及异常监控,拧紧曲线动态显示。同时还具备数据记录与存储功能,便于后期追溯每颗螺钉的拧紧状态,为装配质量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