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线上,螺丝锁完后看似一切正常,可过了 24 小时、48 小时,甚至一周后,扭矩悄悄掉了 5 %、10 %,塑料柱开始发白、密封圈开始渗水——这就是“扭矩衰减”。它不是质量问题,而是材料蠕变、接触面沉降、应力松弛的必然物理过程。如何把衰减控制在安全阈值以内,成为软连接(塑料、橡胶、铝合金薄壁等)装配的头号难题。
扭矩衰减的三大元凶:
材料蠕变:塑料、橡胶在持续应力下分子链滑移,轴向力随时间下降;
接触面沉降:表面粗糙峰被压平,实际夹紧长度缩短;
温度循环:热胀冷缩使预紧力周期性波动,加速松弛。
而“一次拧到底”的传统拧紧方式把全部能量瞬间压入连接副,弹性应变高度集中,蠕变窗口被放大导致扭矩衰减,降低拧紧锁付质量。
丹尼克尔智能电批通常通过优化拧紧工艺方式处理,采用多步拧紧法,在拧紧过程中设置多个阶段,如60%、80%、100%目标扭矩,并在每个阶段之间适当停顿,以释放弹性应变,降低扭矩衰减。
同时将每颗拧紧螺丝的“阶段扭矩/角度/时间”打包上传 MES,形成可追溯的“衰减档案”。
调取数据与当前扭矩比对,快速判定衰减是否超标。
扭矩衰减不是魔鬼,而是被忽视的变量。用多步拧紧释放弹性应变,用数据闭环锁定长期可靠性——丹尼克尔让每一颗螺丝拧紧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