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语言切换:
柔性振动盘的“柔”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5-08-22

分享: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柔性”已成为产线升级的关键词。传统振动盘因兼容性差、换型慢、易卡料等痛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工厂“请”出生产线;与此同时,柔性振动盘凭借多维度的“柔”性能力迅速补位。那么,柔性振动盘的“柔”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从结构、控制到系统协同三个层面,为您逐一拆解。

 wechat_2025-08-06_174638_030.png

一、结构之“柔”

传统振动盘需要为每种零件单独开模、刻槽,换型即“换盘”,耗时动辄数小时。柔性振动盘则通过模块化、可重构的盘面设计,将“换盘”变为“换面”:

1.兼容 0.1–170 mm 的异形零件,金属、塑料、玻璃、陶瓷乃至软质薄片都能“一盘通吃”;

2.盘面可快速拆卸,3 秒内完成换型,免工具、零调试,极大压缩生产准备时间;

3.定制化微孔、开槽、防滚、ESD 防静电等多种面处理,既能保护脆弱物料,又防止卡料、叠料。
结构之柔,让产线告别“一零件一盘”的高成本时代,真正实现了“一盘打天下”。

 

二、控制之“柔”

传统振动盘只能做单一方向、固定频率的往复振动,面对复杂姿态需求往往束手无策。柔性振动盘内置多组独立音圈电机,实现“想怎么振就怎么振”:

1. 方向可控:灵活控制振动方向,指哪打哪,快速纠正物料振动状态、位置;

2. 智能找频稳幅:一键自适应物料振动频率,并依据物料量自动调整振幅,简化人工操作;

3. 急停急启:快速控制设备停止,减少视觉拍摄等待时间;快速控制设备启动,节约振散节拍;

 

结构之柔,解决了兼容与换型难题;控制之柔,突破了姿态与节拍瓶颈。柔性振动盘不仅只是一个供料机构,而是面向多品种、小批量、快速迭代生产的柔性制造单元。


相关阅读

在线留言
欢迎在此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需求类型

  • *姓名

    请输入您的姓名
  • *电话

    请输入您的电话
  • 邮箱

  • 公司

  • 留言